中国人民大学张可云教授应邀为经济学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2025年11月09日 14:23

11月7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玉章学者”张可云应我院邀请在段家滩校区作了题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内涵、背景与方向》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兰州财经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朱前涛主持,经济学院全体研究生和部分骨干教师共百余人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朱前涛在开场致辞中对张可云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张可云教授在区域经济学领域的杰出成就与学术贡献。

讲座伊始,张可云教授锚定区域协调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地位。他结合自身参与国家多轮发展规划编制的经验,以时间为轴梳理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演进脉络,从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东部率先”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清晰呈现了我国区域发展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协同”的演变逻辑。接下来,张可云教授聚焦当前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与难点,提出三大核心观点:其一,区域协调并非“平均主义”,而是要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协同作用下,实现“空间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动态平衡。其二,破解“区域病”需强化问题导向,在统筹推进中完善“四管”,坚持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制度,解决“穷、堵、老”问题。其三,讲好中国故事,关键在于做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因事制宜,他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为例,说明区域发展离不开当地实际。同时,张可云教授结合自身学术经历,分享了大量鲜活案例,为在场师生拓展了研究视野,启发了学术思路。在互动环节,师生踊跃提问,张教授一一细致解答,现场气氛活跃,交流深入。

讲座尾声,张可云教授对报告内容作出五点精要总结,特别指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核心在于明确“两主”“三核”内容,夯实“四管”制度基础,并建立符合四方面要求的新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的区域治理体系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

报告会最后,我校“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娟娟教授作总结发言。她指出,张可云教授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深度,不仅深化了师生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理解,也为学院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了宝贵启迪。

(撰稿:乔啸林/图片:李芮彤/审核:刘建国/编辑:任谦)

地址: 兰州市薇乐大道4号(和平校区) 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496号 (段家滩校区)
甘公安备62010202002171号
COPYIGHT © 2023-2030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LL RIGHTS RESERVED